close
剛剛主播劉芯彤送我回家,她說家裡很多廠商的測試品都還沒試用,就是會覺得懶得打開。
我說:「這些話過去我也跟你說過,當時你覺得,『什麼啊!通通拿來給我用好了,怎麼會有東西還懶得試用呢』,現在你懂了吧,當一件事情成為工作時,你就會懶得碰了。」
我繼續她說:「人生很多時候,都是你沒走到那一刻,別人說了你也會不相信。現在對於年紀比我稍長前輩給的人生建議,都會認真聽一下。」
我爸爸過世一個多月,他的死亡教會我許多事情,我了解到,一個人可以手腳靈活能蹦能跳、有體力玩的日子是期限的,我預估大概是六十五歲,之後六十五到七十體力上可能就會有落差了。如果以六十五歲來推估,我還能盡情盡興遊玩世界的體力大概剩下十幾年,我要好好把握,不然未來就會玩不動了。
現在聽到討論怎樣賺錢,我都興致缺缺,不是覺得賺錢不重要,而是覺得錢賺差不多就好,我有興趣的是怎樣去玩?如何去哪個國家自由行?打聽哪家旅行社擅長規劃哪條路線。
人的改變往往是連自己都感到意外與不可思議的,一如毛毛蟲變成蝴蝶一般完全改變了面貌,過去我眼中只有工作、拼命工作、認真工作,積極往上爬,使命必達完成各種任務,現在這些都從我眼前消失,工作還是很重要,但不再是人生的全部了。
過去我推著爸爸去公園散步時,我都會跟他說,「你快點好起來,我們去看透天厝,我買給你住。」
他會說:「幹什麼?買那個幹什麼,我現在要那個幹嘛?」
他嘴裡雖然這樣說,卻還是會接著說,「那個雜貨店老闆好像知道透天厝屋主是誰,我們去問問看。」然後我推著輪椅,帶他走入已經荒廢掉的老舊菜市場,詢問著哪家已經不存在的雜貨店,當然也沒有人知道雜貨店老闆去了哪裡,但這是爸爸想要幫我省下仲介費買房的心意,因此我前前後後跟著他混亂的記憶走入荒廢的菜市場三次。
爸爸那句:「買那個幹什麼?我現在要那個幹嘛?」常常在我心中迴盪,原來物質要對生活產生意義,是必須建立在你有健康的身體,當你身體衰弱時,所有物質都失去意義。
人有一天都會衰弱,在衰弱之前,記得過幾年自己想要的日子,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這樣有天老到哪裡也去不了時,也會覺得此生很過癮了,沒有遺憾了。
攝影:李宛珊老師
照片提供:光合作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