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均GDP真的是"超英趕美"啊!
根據財經雜誌《全球金融》(Global Finance)近日公布的排名,以考慮購買力的平價人均GDP(PPP)排名來看,台灣名次大幅提升,擠進了全球富裕國家的前20名,排名來到了第14名。
其實去年就已經幹掉了英國,接下來的目標應該就是要拉下美國,站到老大哥頭上了,完成“超英趕美”的壯舉!
今年底,台灣考慮購買力的平價人均GDP高達七萬三千美元,換算成台幣相當於230萬台幣!不過,人均GDP代表的是一國的生產力,與一般民眾實際感受到的個人財富很不一致。如果論平均月薪,台灣勞工平均月薪為5.1萬台幣,還是輸給了韓國的9.7萬台幣以及日本的6.48萬台幣。
台灣能在平均GDP上取得優勢主要靠的是低匯率利於出口貿易,以及國內的低廉物價(台灣一個大麥克的售價只要美國的42%),讓台灣人的購買力相較日本韓國為高;另外便是台幣貶值的影響,日韓等國生產力換算成美元後因為匯率問題也比較吃虧。而日本近年來人口老化嚴重,拖累了生產力的成長,韓國在科技產品的出口上受到全球景氣以及中國經濟的影響而欲振乏力,這些因素都有利於台灣近年的人均GDP排名。
此外,過去二十年影響GDP成長最大的製造業中,電子產業貢獻了大半,這得利於近年來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的優異表現,但科技公司所創造的生產力卻無法透過薪資貢獻給所有的台灣國民,這導致了產業發展不均,薪資呈現M型化趨勢。
例如我所在的高等教育界,過去20年來並沒有因為產業的發展而享受到好處。20年來台灣GDP成長了2.8倍,但大學中最基層的助理教授的起薪只成長不到10%,而且都是靠政府根據通膨所做出的調整,不是因為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帶起的薪資成長。
而人才流向也顯示了產業發展不均的現象,例如我所在的學校,電機系以及資訊系近年來已經有數個教職缺額,資訊與電機背景人才因為產業需求龐大,產業發展也一路長紅,工科高學歷畢業生普遍將教職視為低薪與發展受限的工作,自然不會想到大學任教。而其他文科或設計科系卻常常是數十個求職者競爭一個職缺的對比現象。
一般民眾的工作也是如此,若你不是在科技業,而是在服務業或傳產業,因為產業發展不均,產業沒能升級,你也享受不太到GDP增長的好處。
常常看著新聞媒體所報導的這些亮麗數字,再看看自己成長有限的薪資,在落寞之餘,不要忘了提醒自己:自己的經濟自己救,透過投資自己主業以外的產業,你才能參與到更多GDP成長的紅利。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全球最富有國家 台灣排第14,贏 贏過日韓! 2023年各國人均 2023年各國人均GDP(PPP)排名 國家/地區 ①愛爾蘭 愛爾蘭 2二盧森堡 盧森堡 (單位: 美元) 3 新加坡 145,196 4 142,490 卡達 5 澳門 133,895 124 848 89,558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88,221 7 瑞士 8土挪威 8 9 9å美國 美美國 美國 87,963 82,655 14 台灣 80,035 30 韓國 73,344 38 日本 56,706 51,809 資料來源 GlobalFinance 天下然 雑誌 Sugemetealth 」的圖像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文字的圖形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it 的頭像
    emit

    emit的部落格

    em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