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秒 = 1000 ms(毫秒)
1ms 和 4ms 反應時間,指的是 LCD 顆粒的最小反應時間,就意義來說,其實是沒有差別的。
因為螢幕還有一個參數叫做:垂直更新頻率(每秒刷畫面幀數)
這是螢幕的視訊處理器,每秒能處理信號輸入的極限
最常見是 60Hz(每秒刷 60次畫面)
電競機種才有到 120Hz(每秒刷 120次畫面)
1秒 = 1000ms(毫秒)
1000ms / 60幀數 = 16.6 ms(刷每一幀耗時 16ms)
1000ms / 120幀數= 8.3ms (刷每一幀耗時 8ms)
計算後可知,
無論是一般的 60Hz 機種(需求:顆粒反應時間至少 16ms)
還是電競的 120Hz 機種(需求:顆粒反應時間至少 8ms)
4ms 的就可以滿足了。那 1ms 有什麼意義?
講白是沒意義的。
那個純粹就是行銷話術,買螢幕只需要看「垂直更新頻率」就行了,才是真實的每秒刷新畫面速度。
此外這種 LCD 顆粒反應時間,和面板有關。TN面板在 1ms,VA 的在 3~4ms,IPS 的在 5ms 。和顆粒成像技術原理有關,不同的面板技術,反應時間大致都在那個範圍。
如前面計算的,即便電競 120Hz 機種,也只需要 8ms 就夠了。一般 60Hz 機種,甚至只要 16ms 就夠了。
捨 IPS、VA 廣視角、廣色域的面板不買,卻去買古董 TN 面板(視野角度極其狹窄,觀看角度稍微不對去看就會反相,顏色全不對),真的是阿達哩....一般人要是知道了當然不會買,無非就是上當受騙。
有些廠商很惡劣,廉價的 TN 面板,賣的比 IPS 還貴,就是用這種行銷話術,說什麼顆粒反應時間 1ms(毫無意義),騙人當盤仔。
如樓上所述,更新頻率才是重點,因為仍在60Hz下使用的話,一個frame超過16ms,RT=1ms的畫面肯定不好看,會有過多殘影 (ghosting)
最近開始有些IPS螢幕可以做到原生6ms,加了overdrive後拉到1ms,但也要搭配high frame rate (如FHD 240Hz),效果才會好
回到樓主問題,傳統反應時間(非MPRT)1ms和4ms相比,在更新頻率<160Hz以下的使用情況,並不會有什麼好處,而且1ms很可能因為overshoot太強而更差
PS. 如果有興趣,也可自行購買儀器來量測反應時間,一台不到台幣10k
https://tw.bid.yahoo.com/item/ADRT-100-%E7%81%B0%E9%9A%8E%E5%8F%8D%E6%87%89%E6%99%82%E9%96%93%E9%87%8F%E6%B8%AC-LCD-response-time-measur-100730484489
全站熱搜